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正抓緊對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情況進行摸底,為這些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做準備。
生態環境部已決定在河北省、吉林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陜西省,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
根據時間表,2021年12月底前,試點地區發布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文件,研究制定建設項目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規范,基本建立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機制。
2022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點行業碳排放水平和減排潛力,探索形成建設項目污染物和碳排放協同管控評價技術方法,打通污染源與碳排放管理統籌融合路徑,從源頭實現減污降碳協同作用。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其他有條件的省(區、市)根據實際需求劃定試點范圍,并向生態環境部申請開展試點。
據了解,這項試點主要開展建設項目二氧化碳(CO2)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開展以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為主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試點。

圖為某鋼鐵廠生產車間
鋼鐵行業是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生態環境部已委托有關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建議,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的原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燦介紹,隨著碳達峰目標年份的趨近,重點工業行業碳達峰行動力度也逐漸增強。預計全國碳市場將在“十四五”期間擴展到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行業年綜合能耗達到1萬噸標準煤的企業中。
王燦表示,核算重點行業碳排放現狀,強化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管理,推動重點行業重點區域設定碳排放控制目標,有助于合理分配全國碳市場配額總量,落實重點行業碳排放控制的相關要求,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此前對重點工業企業碳排放集中度現狀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行業層面,少數龍頭企業產出大部分的產量,并覆蓋大部分碳排放量。在區域方面,碳排放也表現出類似的集中特征。
在煤電、鋼鐵、水泥三個行業中,煤電行業排放集中度最低,各機組排放體量的差異性較小;鋼鐵、水泥行業的企業排放集中度較高,表現出少量企業高排放的特征。
在全國鋼鐵企業中(434個樣本數據),排放量排名約前15.2%(66個)的企業占總排放量的50.07%,前37.3%(162個)的企業占總排放量的80.18%;在全國水泥企業中(2858個樣本數據),排放量排名前21.4%(612個)的企業覆蓋總排放量的50.01%,排放量排名前42.7%(1221個)的機組覆蓋總排放量的80.03%。

應分行業分區域推行差異化的重點行業減排控制措施
王燦等專家在最新一期的《中國環境管理》上撰文介紹,目前全國鋼鐵行業排放總量已經進入平臺期,但各省份達峰時間上有較大差異,仍有省份處于排放增長階段。
專家們建議,應分行業、分區域推行差異化的重點行業減排控制措施。直轄市及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應盡快明確達峰目標,制定達峰路線圖,以實現率先達峰,并發揮先進示范作用、帶動周邊省份;河北、江蘇、山東、河南、廣東、四川等產業大省(區、市),雖然部分行業已實現達峰,但仍有較大的排放體量,在中長期應通過升級改造、技術創新等方式持續深度減排。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