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能源基石——動力煤
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9.8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2%。煤炭消費量增長0.6%,原油消費量增長3.3%,天然氣消費量增長7.2%,電力消費量增長3.1%。其中,煤炭消費占比最高,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4.3%,上升1個百分點。
如圖1所示,2020年,我國動力煤消費總量為34.4億噸,較2019年上升2.7個百分點,需求增速平穩。
二、各行業動力煤需求
中國動力煤下游需求行業為電力行業、建材行業、冶金行業、化工行業及其他行業。據統計,2020年電力行業動力煤消耗量為208550萬噸,建材行業動力煤消耗量為32234萬噸,冶金行業動力煤消耗量為17180萬噸,化工行業動力煤消耗量為19926萬噸,其他行業動力煤消耗量為36864萬噸。各行業2020年動力煤消耗量占比如圖2所示。
作為我國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在一次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構成中始終占據一半以上比重,由此奠定了火力發電在國內電力行業中的重要地位。隨著國民經濟的復蘇,電力行業對動力煤的需求持續增加。如圖3 所示,2020年電力行業動力煤消耗量為208550萬噸,占動力煤總消費的61%。
建材行業煤炭消費主要是用來提供燃料,用來生產水泥、玻璃、石灰。隨著建筑行業,特別是住宅建筑和基礎設施對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用煤快速增長。如圖4所示,2020年,我國建材業耗煤量32234萬噸,僅次于火電耗煤量,位居第二位,占動力煤總消耗量的9%。
冶金行業消費的煤炭主要是煉焦精煤和燃料煤。煉焦精煤主要供煉焦炭;燃料煤主要用于自備電站、高爐燒結和高爐噴吹。生鐵冶煉過程中,除了消耗煤炭外,生鐵還需要消耗燒結用煤,球團工序用煤、噴吹用煤等。
如圖5所示,2020年,我國冶金行業消費動力煤17180萬噸,較2019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占動力煤消費總量的5%。
化工行業煤炭需求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作為煤氣化的原料,即目前氮肥廠生產合成氨使用的無煙塊煤,另一類是作為供熱等使用的燃料煤,即動力煤。如圖6所示,2020年,我國化工行業動力煤消費量19926萬噸,占動力煤總消費的6%。
三、動力煤在電力結構中占比
近年來,我國已經在大力發展水電、核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相關設施投資額度動輒都是全球最高,使得清潔能源占比獲得了較大提升。但由于我國能源格局中煤炭占比過大,使得我國的火力發電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如圖9所示,在經濟復蘇的強勁推動下,對于電力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使得火電的發電量仍然在不斷上漲。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以燃煤發電為主的火力發電量高達5.28萬億千瓦時,同比上升2.2%,占全國發電量比例為72.35%。
如圖10所示,2020年中國火力發電量前十的省市為山東、內蒙古、江蘇、廣東、新疆、山西、河北、安徽、河南、浙江,火力發電量總共為34280.2億千瓦時。 從火力發電量絕對數值來看,2020年我國山東省的火電量全國最高,達到了5067.2億千瓦時,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火電大省。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的2020年火力發電量在全國排第四,但僅占其總發電量的71.38%,屬于中等水平。這主要是因為,2020年廣東省的核能發電總量達到了1160.8億千瓦時,是我國核能大省,且占到了其總發電量的23.17%。換言之,廣東省火電比例相對低一些的原因是“核電比例較大”。
如圖11所示,2021年1-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約3.9萬億千瓦時,同比2020年增長17.3%,增量近5792億千瓦時,可以看出經濟復蘇的拉動效應與補償效應仍在延續。
全社會用電量在經濟復蘇的強勁推動下,同比歷年的改善極其明顯,而三季度仍是工商業發展的黃金時間,經濟情況同樣會表現亮眼,隨著夏季高溫的到來,人們對電量需求的提升,且今年水電發力同比往年較低,對火電的擠出效應不明顯,因此動力煤的消費量依舊比較可觀。
水電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水力發電量達到了11534.4億千瓦時,累計增長4.8%。截止至2020年12月中國水力發電量為76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累計方面,2020年全年中國累計水力發電量達到了12140.3億千瓦時,累計增長5.3%。
四、動力煤需求展望
從短期情況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復蘇向好,繼續帶動煤炭消費總量上升,電力用煤需求正增長,而建材、化工、冶金以及民用等非電需求穩步提升。但考慮到碳達峰能源雙控目標和環保減煤方案,需求側改革同樣值得關注。再考慮清潔能源方面,清潔能源基數低,但儲能、輸電存在瓶頸,一定時間內增量有限。所以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發電仍以煤電為主,預計火電發電比例會有所下滑,但仍是最主要的。因此,短期內,動力煤需求量仍處于增張趨勢,但增速放緩。
長期來看,隨著節能減排和經濟結構的轉變,光伏、風電將接力增長需求,有望進入二次爆發階段,從補充性能源升級為主要增量能源形式,儲能與氫能開啟商業化應用。因此預計火電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供給側收縮速度慢于需求側,至2060年中國完成碳中和之時,動力煤發電量將趨于0。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