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是在各種邏輯關系綜合作用下前行,上行說明多的邏輯力量強,下行說明空的邏輯力量強。那么信息千頭萬緒,究竟如何博弈?這還要整體分析,找出合力的方向。
1、 貨幣邏輯
資本市場同樣是投入和產出的減法,假設產出不變,投入成本越高,利潤空間越小。資本市場投入原材料的是貨幣,成本就是貨幣的利息,貨幣的利息根據央行政策和經濟基本面決定。央行貨幣政策又根據經濟基本面調整,這就有了經濟周期論。
世界上有兩個央行,一個各國自己的央行,另一個就是美聯儲。美元的特殊性決定美聯儲決定世界A貨幣走勢,然后各國根據美聯儲貨幣政策和本國經濟形勢制定本國的貨幣政策。
A
美國物價指數連續四個月在5%以上,處于較高的膨脹期,于是美聯儲縮表和加息的預期越來越近,主流預期今年四季度將走上縮表路,明年年中有可能開始加息。因此,貨幣變貴的預期越來越強,且已被商品部分計入價格。
各國根據美聯儲動向,俄羅斯、巴西、韓國等國家已率先進入加息軌道。
一句話:貨幣運行邏輯遠期利空。
2、 政治路線決定經濟路線
我們在今年年初提出了“30年碳達峰,60年碳中和”目標,并且一些行業路線圖逐步清晰。雙碳管理事關全世界氣候變化以及人民生存環境的可持續,是主流世界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能否加入主流世界團隊,以平等主體的形式參與世界分工,共同主導世界格局,這是當前最大的國際政治。獲取這項政治權力,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低碳發展,讓渡部分發展權。這對于我們還沒有完全跨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工業大國來說,異常艱難。
目前我國耗碳前三大戶是火電、交通和工業,煤、石油是我們工業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高碳燃料,鋼鐵作為占全國碳排放總量15%的重點行業,是減碳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
有了雙碳管理的政治路線,經濟路線必然會隨之確立。煤、油等高碳燃料的減少或替代勢在必行,首先行之有效的是減少應用,那么就要限制兩高,控制增量,減少存量,向高質量、低消耗轉型。擺在高質量發展面前的是被稱為新的“三座大山”:教育、醫療和住房,高昂的生活成本,剝削掉了民眾的創業和發展激情,沒有穩定的生活環境,高質量發展無從談起。于是就有了清理校外培訓、醫藥集采、房住不炒等種種舉措出臺,這里面最難、影響最大的就是對房地產行業的革命,因為里面牽扯到巨大的金融資本和債務鏈條,搞不好就會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比如當前的恒大。此外,要改革房地產這個國民經濟支柱,還要改的就是它的配套產業鏈,其中最分量最重的就是第一大行業――鋼鐵。
至此,搞明白一個問題,控制鋼鐵產量不僅僅是環保治理的需求,更是國民經濟改革重要的前置環節。至于提高鋼鐵集中度、提升鋼材品質都是改革中的應有之義。
3、 減碳與增礦
鋼鐵減量發展不是環保的必要需求,而是經濟轉型的客觀需要,搞清這一點,就會清楚減碳的必然性。即使鋼鐵行業排放指標再優化,產量也不可能回到從前,這對于依然徘徊在上個年代中期那些舊思想,應該有所觸動。因此,減碳的必然性不可動搖!
與此同時,焦炭一個身份是鋼鐵冶煉必然需求的燃料和還原劑,另一個重要的身份它本身就是碳,理所當然是被減的重要因子之一。因此,對于焦化行業的限制強度要遠強于鋼鐵,這同時也在倒逼鋼鐵行業探求低碳冶煉方式,比如由氫替代碳。但中短期內,碳依然是高昂的能源。
增礦一方面在于對沖減碳帶來的鋼材成本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外交原因。由于我們對澳大利亞礦石的高度依賴,導致外交路線無法真正實施,因此利用增加國內或非洲等礦石開采來減少對澳大利亞的依賴。礦石在達到230美元/噸的頂峰后,已被打掉60%。近期澳大利亞和美英簽訂核潛艇協議,成為擁核國,與澳大利亞的斗爭將會更加激烈和持久!
4、 結論
1) 鋼鐵減量是持久戰,2020年或許是中國粗鋼產量峰值。
2) 減碳是最大的政治,也就是最大的經濟,后面30年都在圍繞減碳而制定經濟發展方針。
3) 房地產的變革是鋼材需求的風向標,將會加大左右鋼材價格走勢的比重。
4) 美聯儲縮表加息箭在弦上,大宗商品進入下行周期。
5) 新的能源研發和替代短期難以實現,而且將會更加昂貴,碳的價格很難回到從前。
6) 新能源汽車耗電是新的增量,頂峰期將占到發電量的一半,碳需求將是巨大挑戰。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