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綠色低碳發展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雙碳”背景下,中國鋼鐵行業如何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4月23日,2022(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此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享。
鋼鐵行業將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2022年是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國鋼鐵行業要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苦練內功、主動作為,將鋼鐵強國夢主動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深化改革、堅持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敝袊こ淘汗こ坦芾韺W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表示。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表示,我國鋼鐵已經進入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加速演進期,并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規模優勢持續保持,粗鋼產量全球占比最高達到56.7%。二是產品品種更加豐富,22大類鋼材產品中,有19類鋼材產品自給率達到100%。三是綠色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單位能耗相關指標國際領先,數字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冶金產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6%。四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前10家鋼鐵企業集中度已由2015年的34%提升到2021年的41%。
“短期內,鋼鐵行業受供給約束和需求收縮雙向壓力的影響將更加突出,供需雙弱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觀,減量化發展特征更加明顯。”陳克龍提醒說。
粗鋼產量壓減需做到有保有壓
今年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2.43億噸,同比下降10.5%?!皦簻p粗鋼產量”是2021年,在鋼材需求旺盛的背景之下,國家首次提出要求。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為10.33億噸,同比下降3%。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文稱,2022年將繼續開展全國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表示,在粗鋼產量壓減過程中,將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關法律法規,將堅持區分情況,有保有壓,避免一刀切,確保實現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如何尋求新突破,尋找新的增長點?夏農表示,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鋼鐵行業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提升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鋼鐵企業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要求,系統梳理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等工作著力點,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和相關措施,抓好落實。要注重科技研發,著力突破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瓶頸約束,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為如期實現碳達峰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結合當前形勢變化,陳克龍建議:一是牢牢把握鋼鐵工業的核心使命,提供高品質高端的鋼鐵產品和服務供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高效運轉。二是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結合行業發展實際,正確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三是嚴格規范開展產能置換工作。各地區各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產能置換相關政策規定,相關企業應當自覺做行業秩序的維護者。四是著力推動原材料鋼鐵工業穩定增長,保持鋼鐵工業自身的穩定運行,鼓勵加大投資提前技改。
不斷夯實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鋼鐵行業占我國碳排放總量15%左右,是僅次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大戶。在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看來,我國鋼鐵行業減碳不能僅從行業自身出發,而應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要把握好多重目標的平衡。
“在生產與消費之間要先減消費,再減產量,否則就會帶來鋼材價格的上漲,從而沖擊眾多的下游行業。當然,如何降低鋼鐵消耗或者消費,也要把握好多目標的平衡。比如說我國出口的產品當中,目前工業制成品占95%,其中機械類占44%,這些都會帶動鋼材的間接出口。減碳是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而不是限制發展本身?!睏顐ッ袢缡钦f。
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表示,對鋼鐵工業而言,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總量性、強度性、結構性的命題,是有時限性的戰略性大命題。初步判斷,我國鋼鐵行業已接近進入碳排放峰值平臺期,越早實現碳達峰,越有利于后續的脫碳化進程和碳中和的實現,要鼓勵有條件的鋼鐵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落實“雙碳”目標,粗鋼產出總量控制與流程結構調整是兩大重要抓手,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是重要支撐。長遠來看,未來鋼鐵行業的生產制造流程將趨向為三大類,即高爐-轉爐長流程、全廢鋼電爐流程和氫還原-電爐流程,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鋼廠。對于一些長流程的鋼鐵聯合企業,還有可能與建材、化工、電力等企業共同形成工業生態園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在雙碳目標下,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業內的共識是要把綠色當作底色,把低碳當作競爭力?!币苯鸸I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在論壇上說。
在李新創看來,我國鋼鐵行業低碳發展任務艱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我們的流程結構以高碳為主,高轉流程占90%。二是中國鋼材總量太大,我們過去幾年都超過10億噸,占全球比例超過一半。三是我們企業數量眾多,煉鐵煉鋼企業400多家,每個企業發展水平不一樣,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四就是我們的鋼鐵生產流程碳排放的機理相對復雜。
這四大問題中,又以轉變流程結構最有挑戰性。李新創表示,據測算,采用高爐轉爐長流程煉鋼,生產1噸鋼大概排放2噸二氧化碳,而通過廢鋼短流程煉鋼,噸鋼碳排放則下降到0.5-0.6噸,如果是以氫還原技術加電爐煉鋼,則是近零排放。為此,工信部等三部門今年2月發布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將提升到15%以上。
為什么不把電爐鋼占比再提高一些?對此,李新創分析,短期內有一定困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電價和廢鋼資源影響電爐鋼發展。對于氫冶金和電爐煉鋼要積極探索,加大科技力量。這是個科學問題,低碳發展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不是簡單盲目地做。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