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退出澳洲商品市場,繼鐵礦石客戶流失之后,澳大利亞這一礦產資源再次面臨無人接盤的局面,出口量銳減89%。
澳企折戟鐵礦石
近年來國際鐵礦石價格一路瘋漲,背后原因全是澳大利亞企業在推波助瀾,由于全球工業因疫情耽擱了生產,因此在疫情緩和之后掀起了一輪鐵礦石需求狂潮。澳大利亞憑借高品質的鐵礦石和超大儲備,聯手其他鐵礦石交易機構,哄抬鐵礦石的價格。
以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為例,如今已經突破了193美元一噸的界限,打破了十年來的新紀錄,要知道普氏指數可是全球權威性最高的鐵礦石定價標準,這樣高的價格很難讓各大企業所接受。
為了解決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國內開展了一系列的舉措,例如通過抬高進出口關稅,抑制國內的鋼鐵產能,從而降低對鐵礦石的需求。同時國內也采取了廢舊鋼鐵二次利用等方式,總體減少了鐵礦石的進口量。
在一系列舉措下,澳大利亞鐵礦石滯銷國內,價格隨之下降。
禍不單行
然而澳企受到的打擊遠不止這些,由于在國際上屢次惡意抬價,而且跟美國等中方的敵對勢力聯手搞小動作,國內的企業紛紛取消了和澳企的合作關系。除了鐵礦石的進口需求下降,國內企業又降低了銅精礦的需求。
要知道澳大利亞全年出口的銅精礦,有一半以上都運到了中國,可以說中國就是澳大利亞銅精礦企業的“衣食父母”。因此在降低需求之后,澳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前不久還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銅精礦的比重銳減了89%。
其實早在2020年的時候,澳大利亞的礦產交易市場上就漸漸少了中國企業的身影,去年澳企銅礦的全年出口量是175萬噸,而對華出口量銳減了25%,只有78.3萬噸。更令澳洲企業感到恐慌的是,在去年的12月份,中國企業居然一噸銅精礦都沒買。
或許有人會問,咱們國內莫非是不需要用銅精礦進行工業生產嗎?當然不是,銅精礦作為一個質量性能絕佳的材料,一直被用作工業制品和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咱們之所以能夠全面壓縮澳洲的進口量,是因為澳大利亞的銅精礦在國內的進口總量中占比非常低,只有5%。因此取消從澳洲進口的銅精礦基本上對咱們的工業生產毫無影響。
澳企慌忙尋找“接盤俠”
雖然中國不把澳企的銅精礦放在心上,但是對于澳企來說可是滅頂之災,少了這樣一個大客戶,自家的銅精礦非得砸在自己手里不可,于是澳大利亞企業火速在全球發布懸賞令,尋求下一個頂替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
在澳企的不斷努力下,總算爭取到了韓國和日本兩個新的訂單客戶,今年第一季度,澳企向日韓兩家出口的銅精礦分別上漲了52%和192%。兩家在一季度購買的銅精礦約為40萬噸,占澳大利亞銅礦總出口量的56%,甚至還比以往上漲了三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今年由于大批量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入局,銅又是造車的必要礦產資源,因此在5月份的時候全球銅礦價格達到了峰值,從4月份20美元一噸的價格猛增到了45美元一噸。不過由于去年年中銅礦價格達到了70美元,如今還會繼續上漲。
除了澳大利亞的銅礦客戶發生了變化,今年第一季度的精煉銅產能也出現了上漲,幅度約為20%,而澳企的出口量也上漲了13%,中國和馬來西亞是其主要客戶。
新的危機正在慢慢醞釀
別看澳大利亞找到了新的接盤客戶,殊不知來自蒙古的威脅在悄然逼近,前面提到了,澳大利亞將一半的銅精礦都出口給了中國,占比卻仍然只有5%,這就意味著世界市場中還有儲備更多,質量更上乘的出產國在為我們供貨,它就是蒙古。
加拿大一家礦產公司買下了蒙古的礦區,并且在前不久發布公告,顯示蒙古該金銀銅礦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潤暴漲了33.5%,僅僅是銅的產量就高達3.6萬噸,比往年有所上升,而且金礦的產能也突破了三倍。
這樣一個緊鄰中國市場的礦產大戶,澳大利亞企業又怎么敢與之抗衡,即便是有日韓兩家做支撐,恐怕也不是其對手。
不僅僅是銅精礦,澳大利亞在其他出口商品領域也面臨著挑戰,比如葡萄酒,美國和法國的葡萄酒制造商開始對中國發起了攻勢,彼時澳大利亞的產品恐怕不會具有較高的競爭力。俄羅斯憑借西伯利亞地區的煤炭儲備也將會對澳洲企業產生威脅。
如今中國已經在多領域開始擺脫外企的壟斷控制,希望未來能夠以更獨立自主的發展態勢在國際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