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在京召開。多位與會專家表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已經進入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加速演進期,必須鞏固提升去產能成果,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指出,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加速演進期,處于由大到強歷史轉變的關鍵階段。當前世界局勢、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經濟發展,鋼鐵行業穩增長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面臨錯綜復雜的嚴峻挑戰。
今后一段時期,鋼鐵工業受供給約束、需求收縮雙向壓力影響將更加突出,供需雙弱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觀,減量化發展特征更加明顯,開始進入中低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也表示,當前政策層面要求鋼鐵行業產能置換日趨嚴格,產能置換比例顯著提升。項目備案也更加規范,建設鋼鐵冶煉項目須滿足先進工藝裝備水平和領先指標要求。同時鋼鐵行業還面臨產能產量雙控、污染物排放雙控、能耗雙控以及碳排放雙控的“四大雙控”制約。
2021年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17.9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15%左右,是僅次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大戶”。另外,鋼鐵行業長流程占比仍達90%,減碳難度增加。但降碳和實現碳中和是長遠的發展問題,生產過程碳排放機理復雜,成熟可行技術挖潛空間縮小,減排成本增加;流程結構優化的資源要素、成本優勢不足;前沿低碳技術成熟度尚低、低成本規模化應用尚不具備條件等仍是當前的行業挑戰,要先立后破,在發展中降碳,在降碳中發展。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要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出臺全國碳排放交易管理條例,同時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強化數據質量管理,逐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更好發揮碳市場作為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的作用。
鐵礦石資源保障將是未來鋼鐵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拌F礦不僅是總量問題,還是來源結構問題”,李新創指出,我國鋼鐵行業在原料保障上存在依賴進口、來源集中、權益礦不足以及議價能力弱等痛點。過去兩年中國進口來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與此同時,鋼鐵行業低碳發展使得對進口原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全球原料質量條件呈下降趨勢,鐵礦產業的非連續性、建廠達產時間長等結構特點也在制約著鋼鐵原材料來源。
我們要充分認識保障初級產品供給的重要性,目前我國鐵礦石的外采度超過80%,但我國鐵礦資源儲量豐富,資源量排名世界第四,具備保障鋼鐵工業發展的資源條件。
“要破除慣性思維,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高度重視鐵礦資源的保障,加快國內鐵礦投資開發力度。”陳克龍指出,要把鋼鐵工業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從前3月來看,黑色金屬采礦投資增速同比增長90%,較去年的同期大幅增長了83個百分點。
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資源保障體系。既要在國內新建一批競爭力較強的礦山,又要重視海外開發,在多國建立海外資源基地,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對于錳、鉻、鎳等附加值高且國內供應有限的礦種,也可考慮建立儲備制度。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